相對于國外,國內生態港口建設起步較晚,上海散貨船碼頭,特別是煤炭港口,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煤塵及含煤廢水成為困擾業界的環保難題。我們來了解一下上海散貨船怎么實現綠色生態運輸?
建設生態港口,既是時代的要求,也是提高上海散貨船港口核心競爭力,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。自十八大以來,中央提出了"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"五大發展理念,使環保工作達到前所未有的精度。與此同時,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拳出擊,嚴管嚴標準,煤炭相關行業正處于風口浪尖,怎樣做好煤炭港口轉型升級,實現高質量發展,是全行業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重點。它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,也關系到國家的能源戰略和整個行業的未來。
沙塵直接危害工地工人的身心健康,給他們帶來不可估量的健康經濟損失。而澳大利亞、南非等大型煤炭港口,煤炭都是洗精煤,外含水率高,基本無揚塵。港內粉塵在線監測及堆場噴槍灑水控制,同時在皮帶機頭部安裝一個噴水裝置,對皮帶表面粘附的粉塵進行潤濕和清掃,能解決該港口粉塵污染難題。
建設一個全流程粉塵治理系統
煤碼頭是困擾煤炭港口的一大難題。當前,國內煤炭港口主要采用單機灑水、機室轉盤除塵、噴槍灑水、堆場防風網、翻車機干霧等措施來控制煤塵,碼頭采取“哪里起塵哪里灑”的除塵、堆場噴槍灑水、堆場防風網、翻車機干霧等措施來控制煤塵。這種方法不僅造成灑水除塵設備多、成本高、管理復雜,而且難以實現煤水均勻混合,除塵效果一般。
創新筒倉工藝解決煤儲存起塵問題
料斗占用空間小,自動化程度高,在減少人工操作的同時,提高作業效率,其很大的優點就是能有效地降低上海散貨船煤運輸過程中的貨損,避免在堆存或大風時產生揚塵。根據統計,采用筒倉工藝可從根本上消除煤場的粉塵污染,比露天堆存法減少97%的粉塵排放量,具有較好的環保效果。